家长看点

mtnews

竞思新闻 家长看点 知识百科
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>家长看点>

为什么父母越“不讲”道理,孩子反而越优秀?

发布时间:2023-06-02

看过一期综艺《超级育儿师》。

到了刷牙时间,妈妈喊女儿去刷牙,女儿一脸抗拒地回应:“不去,不去,我不要刷牙!”

妈妈很有耐心地和女儿讲道理:“我们先去刷牙,刷完牙妈妈再陪你玩一会儿!”

可小女孩说什么也不刷牙,还一把将妈妈推开。

妈妈也不生气,继续给女儿讲道理,但小女孩还是油盐不进。

实在没办法,这位妈妈只能简单粗暴地把女儿拽到洗手间,强制让她刷牙。

小女孩还是不愿意配合刷牙,一边抗拒,一边喊着:“我不要、我不要”。

这样的场景,相信很多家长都不陌生。

明明为了孩子好,苦口婆心地教育,可孩子未必听你的话、领你的情,有时甚至还嫌你烦,故意和你对着干。

父母的晓之以情、动之以理,似乎变成了“对牛弹琴”。

孩子依旧我行我素,并不买账。

父母们身心俱疲,不禁感叹:

“为什么我讲了那么多遍道理,孩子就是听不进去?”

教育家卢梭,曾在《爱弥儿》一书中说过:“跟孩子讲道理,是最无效的教育。”

这句教育箴言流传百年之久。

但“讲道理”,却依然是众多父母备受推崇的一种教育方式。

当孩子不听劝告或是发脾气时,不想打骂孩子的父母,还是会选择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。

父母的初衷是好的,但效果却微乎其微

想教育好孩子,有时候父母真的不能“太讲道理”。

01为什么你讲的道理,孩子总是不听?

1.孩子的大脑发育决定

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丹尼尔·西格尔和脑科学家蒂娜·佩恩·布赖森的研究结果发现:

“孩子听不进道理,原因在于父母养育孩子的方法,不符合大脑发展规律。”

我们先弄明白大脑的发育过程,才能更好的理解:为什么讲道理没有用?

美国神经学专家保罗·麦克里恩,曾提出过一个“三脑理论”(Truine Brain Theory)。

为什么父母越“不讲”道理,孩子反而越优秀?

第一层:本能脑,又叫爬行动物脑,属于人类大脑的预装系统,负责婴儿从出生就自动掌握的技能,比如吃睡、哭闹。

第二层:情绪脑,也叫古哺乳动物脑,即边缘系统,在婴儿出生之后开始飞速生长,这是情绪所在的地方。这个部分有个重要的器官叫做杏仁核,能够敏感检测到让他不爽的事物,并立即触发攻击反应。

第三层:理智脑,也叫新哺乳动物脑,它是最晚进化但又最占地儿的大脑结构,一般要到青春期以后才发育成熟。占据了整个脑容量的三分之二,分为左右两个半球,就是我们熟悉的左右脑。

大脑的前额叶皮层占整个大脑皮层的29%左右,是大脑的执行控制中枢,负责计划、决策、控制冲动等。

前额叶皮层的发育时间最晚,往往要到25岁左右才会成熟。

很多父母发现:同五岁左右的孩子讲道理,完全是鸡同鸭讲,因为孩子没有足够的心智,理解父母口中的“道理”。

5岁以后的孩子,虽然发展了逻辑,但大脑还在发育中,孩子处理情绪的能力有限,大脑中负责理性的前额叶皮层还没有发育成熟。

孩子的大脑卡在“本能脑/情绪脑”里时,父母用“理智脑”的方式去和孩子讲道理,不同频的沟通,注定是无效的。

提升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,可以从训练孩子前额叶皮层进行入手。

脑电生物反馈训练,充分遵循大脑运作的神经机制。

采用多点位结合的训练方式,能做到更全面更精准的锻炼我们的大脑,加强前额叶皮层与神经网络之前的链接,提高前额叶皮质的活跃度,为大脑的前额叶赋能。

2.过多的道理,会引发超时效应

《变形计》里的郑子豪,沉迷于电脑游戏。

做律师的爸爸看不惯,抓住机会,就会滔滔不绝地跟郑子豪讲各种大道理:

“你知不知道打游戏是不对的?”

“你这样打游戏会上瘾的,就像抽鸦片一样,玩物丧志。”

“你要搞学习,只有学习搞好了,才能搞一搞娱乐的东西。”

但郑子豪就如同开启了自动屏蔽模式,依旧沉迷电子游戏的世界。

一边是父母的谆谆告诫,一边是孩子的充耳不闻。

如果家长教育孩子时,不考虑孩子的接受度,过度的说教和讲道理,是徒劳无功的。

孩子不是故意不听,是家长的频繁说教,将孩子拉入了“超限效应”的黑洞,引发孩子的反感。

超时效应:

即人在受刺激过多过强或者时间过久的情况下,会产生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,正所谓“过犹不及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

很多父母,恨不得将一个道理掰开了、揉碎了,想深深地刻在孩子的心里,让孩子少走弯路。

但反复讲道理,孩子会越来越不耐烦,逐渐关闭自己的耳朵,拒绝和父母沟通,亲子关系也会陷入僵局。

02智慧的父母,会多做这3件事

父母减少说教,把精力放在下面3件事上,教育效果才会事半功倍。

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:

“任何一种教育现象,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,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。”

1.智慧的父母,懂得旁敲侧击

父母避免过度的说教,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:启发,提醒,暗示孩子,这样的做法更能深入孩子内心。

有一位妈妈的做法,很值得家长借鉴。

这位妈妈从不跟孩子讲大道理,特别喜欢给孩子讲故事:

当孩子难过时,会讲一个关于情绪方面的故事;

当孩子和别的小朋友闹矛盾时,会讲关于友谊方面的故事;

当孩子懒惰,不想干活时,会给孩子讲关于劳动的故事。

这些充满智慧的故事,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食粮。

她的孩子也从这些故事里,悟出了其中的道理,每个认识这个孩子的人,都夸赞他懂事。

比起父母空洞的说教,故事更能打动人心,触动孩子的心弦。

2. 智慧的父母,懂得倾听

家长学会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,是亲子之间高效沟通的第一步。

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提出:

“当孩子确实有问题需要纠正时,有爱的父母会采取坦诚的方式,询问原因,倾听孩子的心声,给予关爱和理解,同时体会他的感受,最后才会利用恰当时机,在孩子愿意听的情况下讲道理。”

作为父母,应该成为主动的倾听者。

当孩子跟父母抱怨一些事情的时候,父母要认真倾听,挖掘和理解孩子一些行为背后的原因。

孩子说话的过程中,别急着打断,责备,认真听他说完,而不是急于给出自己过来人的建议,你将有不一样的收获。

3. 智慧的父母,会共情

聪明的父母,都懂得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,实现亲子间的共情沟通。

正如作家阿黛尔·法伯所说:

“如果家长能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,孩子就能容易地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,有时候,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情。”

共情,是滋养孩子的一种力量。对孩子“共情”,父母一定要控制住自己说教的意识。

就如同文章开头的那位妈妈,可以用共情的方式跟孩子沟通:

“妈妈知道,你不喜欢刷牙。但是,妈妈担心你的牙齿会长蛀虫,到那时你得多疼啊。你愿意你的牙齿被蛀虫咬掉吗?”

采用共情的方式,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父母理解和接纳,孩子会认真思考,而不是对抗母亲。

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行为后果,以及解决方案。

这就是所谓的共情,包容理解孩子当下的情绪,而不是急着与孩子讲道理。

与各位父母共勉!


咨询客服微信


竞思官方公众号

版权所有:竞思注意力教育官网(www.jingsi.cn) 粤ICP备16008089号-1